2025
八月
27
【圣经问答】| 户籍纪13-14章
《户籍纪》第十三章 问答
主题:信德的考验与人性的软弱
1. 问:是谁命令梅瑟派人去侦察客纳罕地?这有什么意义?
答: 是上主亲自吩咐梅瑟派遣人去窥探祂要赐给以色列子民的地方(户13:1-2)。
这显示天主不是因为不确定地形才派侦察兵,而是为了锻炼以色列民的信德:祂已经许诺要赐予这地,但要百姓亲眼看见这地的富饶,同时面对挑战,决定是否信赖天主。
2. 问:梅瑟派去侦察的人有哪些特点?
答: 梅瑟从十二支派中各挑选一名首领(户13:3),这些人本应是各支派中德高望重、能带领人的代表。这凸显这次任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。
其中两人特别值得注意:
犹大支派的加肋布(耶孚乃的儿子)
厄弗辣因支派的若苏厄,原名曷舍亚,被梅瑟改名为“若苏厄”,意思是“上主拯救”。
3. 问:梅瑟派遣他们去侦察时交代了哪些任务重点?
答: 梅瑟吩咐他们要注意:
居民的强弱和人数
城市是否设防
土地是否肥沃,有无树木
带回那地的果子作为凭据(户13:18-20)
这说明这次侦察不只是军事侦查,也是农业与社会状况的评估。
4. 问:侦察队都去了哪些地方?结果带回了什么?
答: 他们侦察了从亲旷野直到哈玛特关口的大部分客纳罕地,途中到了赫贝龙(亚巴郎的墓地所在)、厄市苛耳山谷等地。他们砍下一串巨大的葡萄串,两人用杠子抬着,又采了石榴与无花果(户13:23)。
这些果实证实那地确实“流奶与蜜之地”(户13:27),富饶无比。
5. 问:侦察兵回来后,怎样向梅瑟和百姓报告?
答: 他们先承认那地极其富饶,但随即以恐惧的语气报告敌人的强盛,说城镇坚固,人民高大,是“吞噬居民”的地方,还提到巨人阿纳克的后裔(户13:27-28,32-33)。
这是一种混合信实与恐惧的信息,表明他们眼中虽然看见地上的美好,但却被人间的困难吓倒了。
6. 问:加肋布对百姓的反应和其他侦察者有何不同?
答: 当百姓开始恐慌时,加肋布挺身而出坚定地说:“我们尽管上去,必要占领那地方。我们必能战胜。”(户13:30)
这是出于他对天主许诺的信赖,强调靠着天主的能力而不是人力,可以得胜。
7. 问:其他侦察者如何回应加肋布的信心?
答: 他们不但反对,甚至开始“在以色列子民中散布谣言”(户13:32),夸大敌人的强大,说“我们自己看自己好像蚱蜢”(户13:33),把信德完全建立在眼见和自卑的基础上,而不是建立在天主的话语之上。
这是信仰中的一种软弱与背叛。
8. 问:从这章我们能学到什么属灵教训?
答:
信德不是否认现实,而是即使看见困难,也坚信天主的带领。
负面言语有极大破坏力:十位侦察者的恐惧言语使整个民族动摇。
少数忠信者会成为祝福的种子:加肋布与若苏厄虽被孤立,但最终他们得以进入应许之地(参户14:30)。
天主试炼我们,是为显明我们是否真信祂的许诺。
✨属灵反思:
“我们尽管上去,必要占领那地方。我们必能战胜。”(户13:30)
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常像那十位侦察者一样,只看到问题,不信靠上主的能力?我们是否愿意像加肋布那样,在风暴中仍然相信“上主必与我们同在”?
《户籍纪》第十四章 问答
主题:悖逆的代价与信德的赏报
1. 问:以色列子民听了侦察报告后,有什么反应?
答: 全会众大声喧嚷,悲哭了一夜(户14:1),并对梅瑟和亚郎发怨言,甚至说情愿死在埃及或旷野(户14:2-3)。他们的恐惧使他们失去了对天主的信赖,想另立领袖回埃及(户14:4),也就是回到为奴之地。
这是一次公然的反叛,否认了天主的计划和救恩。
2. 问:梅瑟、亚郎、加肋布和若苏厄对此有何反应?
答:
梅瑟和亚郎俯伏在地(户14:5),表现出极深的哀痛与代祷的姿态。
加肋布与若苏厄撕裂衣服,呼吁百姓不要反抗上主,相信祂一定会带他们进入那流奶流蜜之地(户14:6-9)。
他们强调:“护佑他们的,离开了他们,上主却与我们同在;所以不要怕他们。”(户14:9)
这是信德与忠诚的见证,对抗全体百姓的恐惧与不信。
3. 问:百姓如何回应这些忠告?上主又怎样干预?
答: 百姓竟然想用石头砸死加肋布与若苏厄(户14:10),完全拒绝信德之言。
这时,上主的荣耀显现在会幕上(户14:10),表明祂要亲自干预,维护祂的仆人。
4. 问:上主如何表达对百姓不信的愤怒?祂有什么打算?
答: 上主对梅瑟说,这些百姓十次试探祂,不相信祂,即使见过祂的神迹(户14:11-12),祂打算消灭他们,以梅瑟为祖,另立更强大的民族。
这是上主在执行正义:悖逆与不信当受罚。
5. 问:梅瑟如何为百姓代祷?他是如何劝服上主的?
答: 梅瑟以外邦人会误解天主的名为理由,恳求祂宽恕百姓(户14:13-16),并重申天主是“缓于发怒,富于仁慈”(户14:18)。他请求天主继续以祂一贯的慈悲待他们(户14:19)。
这是一次典范性的代祷:不为自己求益,而为百姓恳求宽恕。
6. 问:天主最终怎样回应梅瑟的代祷?
答: 天主宽赦了百姓的罪(户14:20),但同时作出严厉惩罚:
所有20岁以上、出过埃及、曾抱怨天主的人,将死在旷野,不得进入应许之地(户14:29-30)。
他们的子女要在旷野漂流40年,一天抵一年(户14:33-34),直到上一代人死尽。
只有若苏厄与加肋布二人得以进入那地(户14:30)。
这是一种带有怜悯的审判,既保留了救恩的应许,也惩罚了不信的世代。
7. 问:那些散布谣言的侦察者后来怎样了?
答: 散布坏消息、引起全会众恐慌的十名侦察者,立刻遭上主击杀,死在祂面前(户14:36-37)。
只有加肋布与若苏厄保全了性命(户14:38),显示出信德可以存活,不信导致灭亡。
8. 问:百姓听了惩罚后,有何反应?他们的“悔改”有用吗?
答: 百姓感到痛悔,第二天早晨擅自上山顶,想进攻应许之地(户14:40),但梅瑟警告他们这是违背天主命令,上主不与他们同在(户14:41-43)。
他们不听劝告,结果被阿玛肋克人和客纳罕人击败,被追杀至曷尔玛(户14:45)。
这表明:悔改若不服从天主的时间与安排,也是一种自作主张的骄傲。
✨属灵反思:
“只要你们不反抗上主,就不必怕那地方的人民,因为他们要作我们的掠物;护佑他们的,离开了他们,上主却与我们同在;所以不要怕他们。”(户14:9)
信德的价值:加肋布与若苏厄的信德,为他们带来存活与未来的承继。
不信的后果:百姓虽然曾见天主的神迹,却一次次拒绝信赖,最终招致旷野漂流。
真正的悔改需服从天主的引导,而不是凭己意行动。
小组讨论建议:
我们在生活中是否常像以色列子民那样,只因眼前困难就怀疑天主的计划?
梅瑟的代祷给我们什么榜样?在为人代祷时我们应持什么心态?
若苏厄与加肋布的信德,对我们面对现实挑战有何启示?
